王勃(一首) 王勃(650-676),字子安,絳州龍門(今山西省稷山縣)人。曾為沛王府修撰,后任虢(國)州參軍,曾犯死罪,遭赦,革職。 他是初唐杰出的青年詩人。由于政治上失意,他比較廣闊地接觸社會,有一部分詩歌,從題材到思想情感沖破了宮體詩的綺靡虛浮的束縛,反映出正在開創的初唐的新詩風,表現了比
王勃(一首)
王勃(650-676),字子安,絳州龍門(今山西省稷山縣)人。曾為沛王府修撰,后任虢(國)州參軍,曾犯死罪,遭赦,革職。
他是初唐杰出的青年詩人。由于政治上失意,他比較廣闊地接觸社會,有一部分詩歌,從題材到思想情感沖破了宮體詩的綺靡虛浮的束縛,反映出正在開創的初唐的新詩風,表現了比較清新而開闊的意境。
【說明】作者長時間旅居巴蜀(在今四川?。?,長江東去,秋風四起,滿山黃葉飄零的景象,深深的觸動著他的思歸之情。作者在寫景中抒情,情感從眼前實景上浮現出來。情景相生,十分含蓄蘊藉。
【注釋】[1]悲——抱怨,怨恨。已——太。滯——凝積,積留。萬里——形容歸程之長。念——思念。滯、歸——皆就作者自身而言。首兩句以長江自比,寫身居異地,應當返回相隔萬里的家鄉去。 [2]況——況且,表示進一層。屬——正當。高風——秋風。高風晚——晚秋的風。末兩句用晚秋凄清冷落的景象烘托作者不得歸去得悲感。